剛剛進入2023年,除了“國補”取消讓車企推出或漲價或保價的政策引起一波關注度外,一直保持低調的小米汽車在今年也因造車資質申請、測試車諜照頻繁曝光和首款車型可能的定價區間等問題,開始頻繁出現在新聞報道中,成為媒體討論的熱點。而這些熱論,是否預示著在2023年小米將開始加快在造車方面的進程?
從2021年3月份的官宣開始,小米正式開啟了造車之路。彼時,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藍海,多家互聯網大廠都在支持或者涉足新能汽車產業,但小米作卻是唯一一家果斷宣布親自下場造車的互聯網企業。小米還在同年10月份召開的投資者大會上表示,小米汽車預計將會在2024年上半年量產,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預期。而這一消息的公布,讓小米集團股價大漲超過5%,市值增加200多億人民幣,但仍舊還是被行業認為入局有些晚了。
對此,雷軍表示:現在電動車已經從機械產業轉向信息產業,同行都在做,小米不做汽車就會被淘汰,小米目前已經有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辦公等全智能生態,與汽車進行整合,將會有極強的擴張性。雖不被看好,但小米造車的態度還是很堅決。并且很快在2021年11月份,小米汽車正式落戶北京亦莊,并在亦莊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為將來首款車型的量產做準備。
但是,進入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競爭開始變得激烈起來,這些競爭不僅是自主品牌之間,大量的合資/進口新能源車型也開始涌入,此時的小米汽車還處于戰略投資階段,而采取與其他車企合作的華為已經成立了問界汽車并推出了兩款車型,且到現在的月銷量也已破萬。面對著同類型競爭對手的成績和2023年國補取消后的更加激烈競爭,小米汽車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
資金
小米汽車是小米集團獨資,也就是小米造車的費用全部由小米集團來負擔。小米汽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雷軍在2022年8月的發布會上表示小米自動駕駛要全棧自研,并透露小米汽車目前已經組建了500人規模的團隊,計劃到2022年底擴張到600人。米集團副總裁兼CFO林世偉在2022年11月23日小米的財報會上披露了小米造車的最新動態稱,小米汽車研發團隊人數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總投入為18.6億元。但這只是目前的研發費用,后期還需要更多的支出以支撐首款車型的推出和量產,以及產品的銷售和售后等等
但小米內部人士獲悉,小米自動駕駛原定的全棧自研或將暫時轉為供應商方案。具體原因:一方面,小米自動駕駛前期測試效果不佳,短期內很難有實質性突破;另一方面,自動駕駛全棧自研面臨的是前期的巨大投入遠超預期。再加上2022年前三個季度財報,小米集團營收2139.96億元,同比下滑11.80%;期內經調整凈利潤為70.57億元,同比下滑59.8%;期內毛利潤361.99億元,同比下降17%。與此同時,三季度,小米集團研發支出同比增加25.8%,達到41億元,已經接近利潤的兩倍。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投入從一季度的4.25億元、二季度的6.11億元增長至三季度的8.29億元。由此也可以看出小米在資金和技術上都有一定的壓力和瓶頸存在。
資質
跨界造車的企業想要入局造車,首要解決的就是生產資質問題。而目前的解決方案基本分為三種,就是代工生產、收購資質、申請資質。自建工廠的小米汽車顯然是選擇后兩種之一。此前曾有消息傳出小米與北汽洽談收購工廠和牌照以完成造車資質的獲取事宜,不過對于傳言,雙方都未給出明確回應,這一傳聞最終不了了之。
但由于國家政策的收緊,申請資質其實是最為難走的一條路。據一些消息稱,亦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披露的“預計小米汽車工廠于2023年6-7月獲得汽車生產資質”的消息,但目前來說還是存在著部分不確定性,畢竟隨著監管部門對電動汽車生產執照審核規定,想要獲得執照,需要滿足“股東對關鍵零部件具有較強掌控力,擁有整車控制系統、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車等關鍵零部件的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等要求。就目前來看,小米在這方面還不具備過硬實力。所以對于小米汽車如何獲得資質?何時獲得資質?直接影響了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的入市,這對于小米來說,也是不小的一個坎。
產品
近幾天在網絡上曝光了一組小米首款車型的諜照。盡管新車的偽裝包覆十分嚴實,但依然可以看出其定位四門轎車,車頭造型比較扁平,寬體的身姿和五輻式輪轂,內部還有黃色卡鉗。同時還能夠看出該車車頂的激光雷達、側面尾部的固態激光雷達等元素,車尾部位圖中還可隱約看到尾翼。
這套諜照曝光后,許多科技博主和網站都分析認為,這就是小米宣布過的“首款車”原型。按照小米公布的信息,這型車規劃了高低兩個配置,價格區間為10萬-30萬元”。其中低配車型計劃采用400V電壓平臺,搭載比亞迪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而高配車型計劃采用800V電壓平臺,搭載寧德時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電池。
據了解,小米汽車的首款汽車將會著重研究城市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新車將會配備激光雷達并且未來可能會實現了不起的自動駕駛輔助能力。但前邊曾經提到,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或將從自研轉為供應商方案。目前,雷軍系資本(含小米集團、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和順為資本)已經布局十余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在自動駕駛感知層,小米投資了禾賽科技、縱目科技等,布局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在決策層加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全資控股深動科技。若小米汽最終選擇采用供應商方案會選擇誰家的產品,目前暫未有相關消息可供判斷。
此前小米汽車的規劃是在2024年上市第一款量產車型,而要完成這一步,小米除了保證具有足夠的資金外還要盡快解決資質問題,以及首款產品完成各項技術測試和零配件供應商的確定等等,而小米汽車卻只剩一年的時間。
選擇在今年初就開始公布了首款車型的諜照,除了小米想要向外界透露能夠按照計劃推出首款車型的信心外,或者還預示了小米將在2023年加快進程。所以雷軍表示,2023年對于小米汽車來說是關鍵之年。這一年,小米汽車必須為順利推出量產車鋪平一切道路,其人生中最后一次創業能否成功也即將迎來首次考驗。
發表我的評論
網友熱評
最新評論